第二章 綠色建築的風土美學
2-1玻璃大樓混淆建築風土
現在我們看到玻璃大樓林立,這些金光閃閃的建築物外觀,令人忍不住多看一眼,但對於綠色建築來說,這些玻璃建築是能源消耗的殺手。
玻璃大樓源自於寒帶氣候的溫室建築,主要是因為玻璃可算是一種保溫材料,適合於寒冷氣候下作為採光與保溫抗寒的外殼介面,而許多南方國家為追隨此種建築風潮,紛紛模仿。
你應該體會過,在大熱天坐進汽車的感覺吧,那就是一種溫室效應,所以我們會在車內開著大大的冷氣,以期能有舒適的溫度,套在目前的玻璃大樓,就可知要消耗多少能源,才能令建築物內的人感到溫度上的舒適。
事實上,大玻璃建築不論在寒冷、亞熱帶或溫帶氣候幾乎一種浪費能源的造型。不適合在寒帶氣候的原因是玻璃窗的保溫性能永遠比不上外牆;不適於熱帶氣候的原因是玻璃窗的遮陽性能永遠比不上不透光的外遮陽與外牆。
過去常有人認為開大窗可減少開燈而節約用電,這也是錯誤的,因為大面玻璃的強烈眩光會使室內的照度產生巨大差異,使人為了消除照度的差異而全面開燈。另外此建築需要依賴高價的中央空調系統,消耗大量能源,然而中央空調系統必須有一致的空調時間、上班形態、空間用途,才能符合經濟效率的原則,但目前大樓裡有許多不同中小企業,上下班時間不定,甚至有加班的,因為演變為各自裝了窗型、分離型、箱型空調機,發揮不了中央空調的效果就算了,也令整個建築物外觀為了裝冷氣而千瘡百孔。
總之,大玻璃建築是一種完全喪失氣候、季節、土地及文化感情的建築形式,完全是以浪費能源來支撐的「無風土表情」方盒子,簡直是談論建築風土美學的一大障礙。
本文內容取自《綠色建築 作者林憲德》第二章 綠色建築的風土美學2-1玻璃大樓混淆建築風土P31-38,有些為擷取書中文字,有些為自己以口語化文字整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